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( 13 )日表示,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( FAO )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( OIE )近期提出預警,目前已有哥倫比亞、厄瓜多爾、埃及、以色列和泰國等 5 國通報發生吳郭魚感染吳郭魚湖泊病毒( Tilapia Lake Virus, TiLV ),並引發吳郭魚大量死亡案例,其他國家因未積極監測,疫情不明。本病不是 OIE 表列疾病,亦非我國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所列之法定動物傳染病,不會傳染給人或畜禽,因此,沒有食品安全問題。為防範境外疫病入侵,該會防檢局已規劃修正檢疫條件,將該病及其感受性魚種納入輸入時應執行檢疫的品項。另為提醒養殖業者加強防範,該局業於今年 6 月 5 日函請各縣市動物防疫機關及相關產業團體預為防範,並已由家畜衛生試驗所(畜衛所)建立診斷機制。今年 6 月 6 日桃園市 1 吳郭魚養殖業者通報桃園市動物保護處(桃園動保處),該場吳郭魚出現大量死亡情形,相關檢體經送畜衛所檢驗,於昨( 12 )日確診為吳郭魚湖泊病毒病。
農委會說明,根據 OIE 文獻,本病主要發生於野生吳郭魚 Sarotherodon ( Tilapia ) galilaeus 、養殖吳郭魚 Oreochromis niloticus 及商業雜交之吳郭魚( O. niloticus X O. aureus ),目前只有吳郭魚有感受性,罹病後死亡率可高達 70% 。本次檢出之案例場吳郭魚,於 2 週前陸續出現死亡情形,該場於 6 月 6 日通報桃園動保處,病材隨即轉送畜衛所以 OIE 推薦的 RT-PCR 檢測方法檢驗, 12 日檢測結果出爐,顯示吳郭魚湖泊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,經病毒核酸序列分析比對,與以色列發現的病毒相似度為 93% 。該會防檢局立即於當日下午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後續防疫處置,經參考 OIE 文獻及專家建議,決議先針對案例場採取移動管制至少 2 星期,並儘速移除已死亡的吳郭魚,以防堵疫情的傳播,並針對該水域周邊半徑 3 公里內飼養吳郭魚之魚池進行採檢,以了解疫情是否擴散。本疫情也將依程序向 OIE 進行通報。
農委會指出,目前只有 6 個國家(包含臺灣)確診,並對外發布吳郭魚湖泊病毒訊息。目前國際上對該病流行病學及傳播途徑尚未有深入研究,亦無推薦的標準防治措施,但 OIE 及 FAO 歸納已發生國家的防疫經驗,建議主要防疫措施為避免罹病吳郭魚在不同魚場間移動,因此,我國現階段採取移動管制措施。至於未發生的吳郭魚場,則要確實作好一般性的生物安全工作,包含人車進出管制、器械消毒,並從可靠的來源種魚場購買健康魚苗,購入魚苗後應先在隔離水池隔離觀察,經 2 週觀察無異常後,再引入一般飼養池飼養。該局提醒業者,遇有異常死亡情形,應立即通報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協助診斷,釐清可能原因,避免危及產業整體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