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植物防疫檢疫季刊NO75

13 穿山甲簡介 穿山甲(Pangolin)原文一詞為馬來西亞方言中意指可捲成球狀的動物,其分 類屬穿山甲科(Manidae)鱗甲目(Pholidota),全世界現存 3 屬 8 種,主要分 佈於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等地區。除臉、腹、四肢內側和腳底外,其餘全身 佈滿鱗片,也因為如此奇特的外貌,讓古代人誤以為穿山甲是一種會走路的魚,所 以又稱穿山甲為鯪鯉。臺灣穿山甲(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)屬於中華 穿山甲的分支,為臺灣特有亞種,晝伏夜出、主食白蟻,大約 2 歲即達性成熟,主 要發情季節為 11 月至 2 月期間的單胎生, 1 歲以前仔獸會扒在母獸的尾巴上,猶 如搭便車般的隨處移動模樣十分討喜逗趣。 由於許多國家因為食 藥同源深植人心的文化緣 故,認為穿山甲外自皮革、 鱗片內至血液至骨肉,全身 無一處不是寶,使得穿山甲 成為世上被走私買賣數量 最多的哺乳動物。更因為 過度獵捕、非法走私及棲地 改變等種種因素導致野外的 穿甲數量銳減,使得瀕臨絕 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(CITES)於 2016 年將穿 山甲保育等級提升為附錄一 的瀕危物種之一。 防檢局 基隆分局|游品清 野生動物輸出檢疫實例:搭起 臺捷友誼的橋樑─穿山甲 ■ 圖1 起運前24小時內之臨場檢疫及健康檢查─「潤喉糖」(雌)

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